手牽手教出孩子品格力 文/劉增銘 (北市古亭國中校長)


杜威說:「教育即生活、教育即成長、教育即經驗的改造」。家庭功能、學校教育、社會環境三者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效及人格特質。 林語堂 先生就認為教育的目標在於發展智識上的鑑別力與良好行為,顯而易見的,教育的目的是偏向智慧的發展,重點在做人的道理,求教養的深化。是以,『從生活中學習』應該是教養的核心理念,尤其,時值價值多元的時代,品格教育將是讓未來社會更趨向善良的關鍵。
 
  

馬丁路德曾說:「一個國家的興盛,不在於國庫的殷實、城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施的華麗,而在公民的文明素養,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、人民的遠見卓識和品格的高下。」,天下雜誌也曾指出推動品德教育的三大困境:困境一,品德教育易流於表象的關注;困境二,品德教育缺乏了民主的歷程;困境三,在正義、思考、辯論這個取向上,角度不夠寬廣,心胸、視野常受到限制。為了突破現有的框架與困境,在品格教育上,我們要回歸中國儒家傳統的思想,教子之道貴之以德,提出了要先成「人」,才能成「才」,這也是千古不變的法則。

  Jones(1999)
曾說:品格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學習「認識良善、喜愛良善、做出良善。」 在這個定義基礎之下,品格教育即是指:怎樣和自己相處,怎樣和別人相處,怎樣和環境相處,這是做人。事情要怎樣進行,才容易達到目標,這是做事。品格教育自幼啟蒙於家庭、伴隨著學習發展於學校、將來進入職場顯現於社會。是以,家庭、學校、社會三者應攜手同心,從細微處著力,如果我們教養出的孩子懂得做人、做事,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的成功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有禮行遍天下 文/方芳蘭 臺北市潭美國小校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