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新知-反思能力 余文惠


二十一世紀,一個全球化的時代,也也可以說是知識經濟的時代,人們所處的環
境備受衝擊,各國的經貿與政治競爭壓力日益升高,突顯了培育高等人才的重要
性,因此,強化國家人力資源和知識創發的實力隨時,以期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
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大學是國家是創新、發展知識的重鎮,也是培養具創新、
批判及反思能力人才的重要場所場所,在此目標下,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成了重
要的一環。故身處在關鍵時刻、關鍵地位的教師們,擔負著教導、引領學子的重
責大任。
由於時代在變,教師的傳統定位、角色、功能以及師生關係也在改變,過去
對於教學活動的要求標準只是教學正常化,現在則強調教學卓越化,因此,教師
所要體認的是,傳統上「師者,所以傳道、授業、解惑也」的角色及功能,已隨
時代的改變而有新的詮釋和理解。時代在變,教育思維也在改變,但是教育的存
在價值始終不變,教育的本質就是學習,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,因此教師的教學
應以學生的學習為依歸,並以師生雙向互動為原則,也就是說,教學過程不能僅
是侷限在單向教學,應建立師生雙向互動的機制,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並能解
決學生的學習問題。學生成長於開放、多元的社會中,使得學生的價值觀、學習
方式、思考方式有所不同,因此教學方法也須不斷調整與轉變,以利學生有效學
習。教師是教學品質控管與提昇的執行者,面對這許許多多轉變所需的調適,是
身為教師者的一大挑戰。「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」,外在環境的變遷,使得學
習不單是為求知的考量,教學不再是一套原來活動過程的重複演練,針對情境調
整教學活動、講究效能和效率是教師所要做的。
心理學家豪爾.迦納(Howard Gardner)論及二十一世紀教育的挑戰時,曾
經這樣說:「生命中一個非常奇妙的特質就是:我們每一個人都異於他人。雖然
這個世界變得愈來愈同質化,但是人與差別並沒有減低。」他接著說:如果過去
的那個千禧年是把世界引導至更民主化,那麼現在這個不是所謂的自私或是為自
己,而是指對每一個了解和尊重。」(《再建多元智慧》,遠流出版),從教學工作
的需求和目標來解釋,其第一句話即在說明教學工作中一再出現的基本事實──
學生的個別性。科技文明與都市化的結果,使得學生來自相似的公寓樓房居住場
所,看著雷同的電視節目,但是,每個進到教室的學生,仍然有著不同的故事,
走著不同的節奏,亦即,學生的個別性清清楚楚展露在他們的臉上、眼睛中。如
果是一個經常體察到學生有「不同故事、不同節奏」的老師,我想一定也能對迦
納的第二句話感同身受。但對於老師而言,不容易的是如何在教學上面對這個「以
學生為主」的挑戰。當我們向自己的經驗內求時,也發現我們自己缺乏一個「重
視個別性」、「以學生為主」的教室影像,因為我們過去的的求學之路,也是一個
以「教師權威主導」、「大班級式」、「統一進度」的教學模式。身為教師者,缺乏
一個具體的親身經驗,又無生動有力的「以學生為主的」學習成果證據,自然會
覺得處處是障礙,且多所質疑。教師的工作,就醫師或其他專業領域一樣,充滿
了專業的挑戰,更確切的說,教師就是技巧與意志的融合。除了有心有熱情之外,
也需要知性的啟發,以便能在方法上廣開視野與能力。
我很喜歡一句話:做一個與「反思能力」共舞的老師。因為老師自己以「反
思」的方式,觀照了自己的生活,也滋養了自己的教學。當然,有充分活力的老
師,通常也會滋養學生的學習。反思型教師常為自己設定目標,並以學生展現出
的理解程度來評價自己。教學絶對是雙向互動的,雖然說教師是學生的示範、模
範,然而學生 卻是 老師的鏡子,也就是說,學生反射出來教師的一切。教師在全
班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聰明才智、耐心、愛心和教學專業。有時在鏡子前面會微
笑一下,表示還滿意所看的自己;有時則是拿出梳子、口紅修飾一下或端正自己
的儀容;但有些時候卻是瞄一下鏡子,立即轉開,不願再看自己一眼。同樣的老
師看學生呢?是微笑表示滿意自己的表現?還是看了學生之後,修飾自己的行
為?更糟的是不願意再多看一眼,因為太不滿意了?再試想一個情景:老師努力
的備課,在講台上盡力教學,學生卻沒有學習的慾望。這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?
我們要怎麼開始來做以學生為主,培養反思力的教學呢?從小小的點開始。從一
件你想做的事開始,依循著讓學生或讓自己有選擇、有挑戰感、有主控權的方式
開始,當然,也給自己反省和回顧自我表現的機會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有禮行遍天下 文/方芳蘭 臺北市潭美國小校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