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年國教 給孩子國際移動力 陳超明 實踐大學應外系講座教授


十二年國教談得沸沸揚揚,卻很少人從前瞻的觀念思考。
十二年國教並不只是國民教育,更是競爭力教育。而不管是就業或就學,國際移動力應該是十二年國教所關心的議題。十二年國教,不是要解決過去的教改問題,而是要規畫未來國民競爭力的藍圖。
吳寶春要留在台灣?還是去新加坡?除了個人選擇之外,我們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。如果吳寶春沒有到「國際」比賽得到冠軍,他會得到大家這麼大的肯定嗎?吳寶春的國際移動,讓全世界看到台灣烘焙的一流水準,也印證其立足於國際的競爭力!去新加坡讀書,可能是另一種國際移動力的展現。
何謂國際移動力?台灣在上個世紀的六、七零年代,很多大學畢業生拎著大同電鍋,千辛萬苦到美國打工、念書;數以千計的商人說著破英文,帶著台製手提箱,走遍世界各地拿回訂單,這些漂泊與移動,造就了九年代台灣的榮景!
上個世記的移動來自生存的動機,而本世紀的移動帶動了生活型態的改變!面對全球化衝擊,另一波國際移動潮正來勢洶洶。這種移動是人才的、資本的、知識的與文化的流動。然而這次的移動,跟上世紀不同,其複雜程度超越上次的冒險與拓展。
全球化不僅是資源的全球利用,更重要的是人才的流動,它不僅是實體的流動,更是透過網路的流動。例如:現在美國報稅的稅務公司不在美國,而在印度,中國大陸也想極力爭取該工作。為什麼印度能成為美國最大的服務中心呢?重點就在於語言能力英文幾乎是印度白領階級的母語。
在這一波全球化競爭中,國際移動包含幾個面向:具國際視野的專業能力、國際溝通力、跨文化思維、適應生活的能力。
在培養國人的國際移動力上,要有系統地建立整體國家的戰略目標,有如美國對於未來大學生的五大能力規畫。台灣對於未來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指標為何?期望他們能成為亞洲人才,而不僅是在本土立足?台灣的亞洲或世界人才的指標呢?國際移動力與跨文化思維絕對是重要的參考!
別再執著那些僵化的課綱或硬塞一些記憶性知識。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,好好地從國際視野、外語能力、跨文化思維、生活適應力等四面向著手,建立學生國際移動力的能力指標,才是王道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有禮行遍天下 文/方芳蘭 臺北市潭美國小校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