偵探類讀物是思考力的最佳訓練文本 文 周彥彤


今年八月,台北市宣布基北區特色招生只考「閱讀理解素養」、「數學素養」,考題仿PISA(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,國際學生評量計畫)。 PISA一下子成為十二年國教關鍵字。而過去幾年在國際評量中看到台灣學生最欠缺的不是知識量,而是思考力。
「生活化」與「應用」是PISA評量中最重要的特色之一。透過生活化的議題,提醒學生為生活而學習,並且將所學轉化為解決現實生活的能力。因此,藉由思考生活議題的閱讀,也是建構思考力的好方法。
【聰明小公民】系列與【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?】三部曲都提出了幾個生活中重要的提問,從「為什麼我不能全部都買?」「為什麼他跟我不一樣?」「為什麼我不能打人?」到「你的夢想是什麼?」「什麼是你最重要的東西?」討論關於生活與人生的議題,讓孩子學會多角度的思考,進而在遇到問題時具備解決的能力。
理解問題、推論細節,進而形成分析的能力,是建構思考力的基礎,偵探類讀物便是最佳的訓練文本。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認為:「偵探小說屬懸疑小說的一種,在破案過程中,它一方面訓練孩子的觀察力,一方面訓練推理能力。」
德國最暢銷的青少年冒險小說《少年鱷魚幫》與瑞典著名作家林格倫筆下的【大偵探卡萊】系列都是以青少年的角色,透過生活中突發的一個事件,引領孩子跟著主角一起推理細節、找尋線索、分析證據,讓孩子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,建構起具有邏輯推論的思考力。
培養理解力不能只有文學閱讀
文學閱讀經驗能帶來情意的陶冶,培養生活的感受力,但實際生活中,我們還需要具備有理解不同文類的能力,特別是閱讀說明文的能力。台南市復興國中 國文 老師王秀梗在PISA的閱卷過程中,深刻的感受到:「不能只有文學閱讀,也要重視實用閱讀。」閱讀專家柯華葳也表示:「說明文是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文類,說明文通常也是我們知識的主要來源,學習如何閱讀、進而有效率的閱讀說明文,是很重要的閱讀能力之一。」
柯華葳主編的《晨讀10分鐘:論情說理說明文選》正是一本結合多元文類的選集,收錄各種形式的說明文文本,搭配詳細的閱讀方法,每天十分鐘,以循序漸進與有策略的閱讀,讓孩子學習到如何理解不同文類的議論脈絡,抓出觀點,進而學會表達的技巧,而這也正是「閱讀素養」養成過程中最重要的關鍵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有禮行遍天下 文/方芳蘭 臺北市潭美國小校長